確診SEN非世界末日 龍怡媽媽的故事
發布時間: 2016/12/16 13:25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0
隨着識別工具的改進﹑大眾意識的提升,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的孩子愈來愈多,2014年數字顯示,全港中﹑小學及幼稚園中有逾六萬名SEN學生,很多家長甚至覺得SEN孩子「梗有一個係咗近」。
這群孩子除了需要接受訓練及治療,更需社會的理解和接納,而父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柱,因此讓爸媽理解和接納SEN孩子,是這場障礙賽的起點。最近社聯便推出了一個為SEN家長而設的全新網站,集合了專家智慧﹑社區資源與同路人分享,沿路打氣同行,值得家長留意。
「人生有很多成績表,這評估報告只是其一,我們沒必要視之為世界末日。」衞生署臨床心理學家曾綺霞博士,過去為無數孩子進行體能智力評估,部分孩子被評為自閉、讀寫障礙等有特殊學習需要(SEN),面對這些爸媽,她總愛如此扶起他們。
每個人都有強項,即使SEN孩子亦然。這是曾綺霞竭力要傳遞給爸媽們的信息。
【延伸閱讀】雷頌德太太Jade因家人愛上烹飪 冀社會關注SEN學童
接受現實有助治療
曾綺霞記得有一次,一位媽媽在中心猛地搖頭,說根本沒看見孩子有任何優點。她耐心跟這媽媽說:
如果你把期望放得高,可能較難看到孩子的優點。其實他也懂得關心你,你身體不適時,他會收細聲浪不打擾你休息。這些優點,你看得見嗎?
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醫生,接見過無數SEN孩子的爸媽,治療孩子的同時,也努力在家長身上「下藥」。陳國齡說:
治療孩子不難,但要家長配合,有時就不那麼容易。
以她多年觀察,發展得最好、最少被徵狀影響的孩子,背後總有一個最能接受孩子、最會爭取資源的家長。
【延伸閱讀】任達華夫婦如何教出「零公主病」女兒?
龍怡媽媽:母親支持
而接納從不只是一個人的事,孩子的成長取決於家人配合,SEN孩子更甚。爽朗的龍怡媽媽,一直視自己的老媽為支柱。自從女兒確診自閉及專注力不足,這些年來,她帶着龍怡到協康會等機構參與各種治療,心力交瘁。每一次,老媽的話都是定心丸,例如她會說:
哪個小朋友能坐定定?你就當龍怡是蝸牛,需要較多時間去成長,你亦要給時間自己去接受。
龍怡當時主要由公公婆婆照顧,兩老知道孫兒狀況,更勤力地帶她到公園交朋友。龍怡媽媽說:
我放工回來,爸爸(龍怡的公公)報告說她最初看見陌生人有點驚,後來都願意一起玩。說是自閉,可能只是怕醜吧,聽完後,我的心又安定一些。
一家人一邊觀察,配合訓練及治療。幾年下來,龍怡情況突飛猛進。龍怡媽媽說:
我最初很擔心她無法適應學校生活。想不到,最近聽班主任講,她在學校有好朋友,還會舉手答問題呢!
【延伸閱讀】兒童節目主持Harry哥哥:父母是子女的人生指南針
【其他熱話】迪士尼明加價9至12% 1家4口入場費近2千
【其他熱話】2017請假攻略 6至9月無額外公眾假期!
【其他熱話】暖風機暖笠笠之選 邊款加熱速度最快?
全文獲父親網絡(香港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)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楊晴